致敬科技工作者!六个小故事解锁新安科技创新密码
发布时间:2024-05-30
浏览量:2282

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,今年的主题为“弘扬科学家精神,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”。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农药厂蜕变为行业知名的上市企业,新安事业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艰苦卓绝、波澜壮阔的创新史,也是一代代新安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史和精神传承史。

草甘膦技术的本土化、有机硅与草甘膦产业氯循环的全球首创、草甘膦原药及其母液处理的技术突破、精细化工行业有机废液高值清洁利用技术的率先开发......从钱塘江畔逐步迈向国际舞台,新安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历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,展现出绿色化学领创者的风采。

五个率先突破 持续引领草甘膦行业高质量发展

1718592964188770AsN4.png

首套草甘膦生产装置

1718593007628253kxyg.jpg

草甘膦连续化生产装置

1987年,新安敏锐洞察,将草甘膦定为企业战略级产品,仅用一个月率先建成首套草甘膦生产线并一次性成功投产,将收率从54%提升到行业最高的80%以上;通过自主开发,率先建成全国首套草甘膦万吨级生产装置,实现装置大型化;率先实现行业内草甘膦装置连续化生产;全球首创草甘膦铵盐、钾盐原药及可溶性固体制剂制备技术,率先实现对跨国公司的弯道超车;率先实现草甘膦行业热集成分离技术应用,节能30%以上。“五个率先”突破,奠定了新安在草甘膦行业的领军地位,为新安应对长达18年的国际反倾销和胜诉奠定了基础,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,也为我国草甘膦行业进军国际市场做出巨大贡献。


首次发现氯甲烷 开创“草甘膦—有机硅”循环经济模式

1718593059458815BHRd.jpg

1997年,新安首次发现甘氨酸法草甘膦合成尾气中有氯甲烷,自主研发了副产氯甲烷清洁回收技术,架起了草甘膦和有机硅产业的桥梁,形成了全球首创的草甘膦-氯甲烷-有机硅独特的循环经济模式,该技术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通过行业广泛应用,累计回收超过520万吨氯甲烷气体,创造直接经济价值高达156亿元,环境效益更是可不估量。


四个技术首创 奠定有机硅单体行业的科技领先地位

1718593087872069GHwf.jpg

2001年,新安自主研发国内首套万吨级有机硅单体装置并一次性开车成功,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并首次实现高分子量生胶国产原料替代;与国际研发机构合作建成国内首套有机硅单体加压水解装置,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氯资源的回收效率;建成国内首套多晶硅级万吨三氯氢硅装置并一次性开车成功;开展“热缩合法合成苯基氯硅烷单体”国际科技合作,建成国内首套连续法苯基氯硅烷装置并一次性开车成功,为国内耐高温特种材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。


迈向高端制造提供硅基新材料综合解决方案

1718593116865318NS5Z.jpg

发挥硅基新材料全产业链优势,瞄准“进口替代”,攻关“卡脖子”技术,持续推进终端化、高端化发展战略,聚焦电力通信、轨道交通与汽车、医疗健康、消费电子、新能源材料等新兴领域,自主开发硅橡胶、硅油及二次加工品、功能性硅烷、硅树脂等系列产品3000余个,打造多个细分领域隐形冠军,其中“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”成功入选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(产品)。


攻克行业难题 开发推广精细化工有机废液高值清洁利用技术

1718593274790078saXV.jpg

2009年,新安率先开发出了国际领先的“精细化工行业有机废液高值清洁利用技术”,将磷元素综合利用率从63%提高至99%以上,同步解决了烟气超低排放的问题,先后列入国家工信部“有机磷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”示范项目和生态环境部“有机磷废水处理技术”规范,并得到多位院士及专家的高度评价,在全国农药、医药、染料及危废处置等精细化工行业得到大力推广应用,建成58台(套)装备并运行良好,累计处置高盐有机废液1032.2万吨,回收工业级磷酸盐产品161.9万吨,实现综合节能降碳超1245.5万吨。


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安永远在路上

1718593369645319J5th.jpg

新安锚定国家“3060”双碳目标,围绕有机硅、农用化学品绿色生产、低碳运行持续创新,开发了热能综合利用、定向转化尾气超低排放、高低沸歧化裂解等一系列资源化、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,同时进军新能源领域,为绿色新能源发展提供无机硅材料、新型电池负极材料等综合产品解决方案,持续升级“磷-氯-硅”循环经济模式,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。力争到2025年,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5%、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20%,为2030年碳达峰奠定基础,助力打赢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。

1718593401995047w5VS.jpg

百舸争流,奋楫者先。一代代新安科技工作者以求真务实、开拓创新的科研作风,以团结协作、甘为人梯的协同精神,大胆求索、勇于创新,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,创造更多原创性、突破性、颠覆性的技术成果,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。